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25的文章

旅遊注意事項

圖片
  連續假期將至,相信許多人已經規劃好旅遊行程並迫不及待要出發了。享受假期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出發前的準備: - 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請按時服用,並確保藥物存量足夠。 - 如果近期感到身體不適,應在出發前先至診所進行健康狀態評估。 - 整理個人病史、過敏史和用藥紀錄,以備不時之需。 攜帶藥品清單: - 個人處方用藥。 - 腸胃症狀用藥。 - 感冒用藥。 - 高山症和暈車用藥(視行程準備)。 - 簡易外傷處理用品。 旅遊注意事項: - 充分休息,依照體力調節行程。 - 飲食適量,並且注意補充水分。 - 保持個人衛生,避免途中生病。 台灣是個就醫方便的國家,在旅途中發生不適症狀,請帶著個人證件儘速就醫。若症狀為感冒、腸胃道不適等輕症,請優先至診所接受評估與治療,把醫院急診資源留給重症危急病患。 祝您有個愉快健康的假期!

消化性潰瘍

圖片
  消化性潰瘍是指食道下端、胃或十二指腸的黏膜破損,其中胃和十二指腸是較常發生潰瘍的位置。 發生原因: 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飲食習慣、壓力等。 臨床表現: 胸口灼熱感、上腹部疼痛、飢餓時疼痛加劇都是消化性潰瘍的常見症狀。消化性潰瘍的嚴重併發症包含:腸胃道出血、阻塞、潰瘍穿孔等,如未及時治療將會危及生命。 診斷方式: 診斷消化道潰瘍需要透過內視鏡檢查,醫師操作電子式內視鏡由口腔或鼻腔進入,仔細觀察食道、胃和上部十二指腸。除了直接觀察消化道,內視鏡也可以治療出血,並採集組織樣本以檢驗幽門桿菌。 所有被診斷患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都應接受幽門螺桿菌檢測。檢測方式除了內視鏡採樣檢驗以外,也可使用糞便抗原檢測或尿素呼吸試驗。 治療方式: 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是消化道潰瘍的標準治療,可以減少胃酸並使消化道黏膜癒合。制酸劑僅能夠暫時緩解症狀。大多數潰瘍會在 4 週內癒合,但是大於 2 公分的潰瘍可能需要 8 週才能痊癒。 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潰瘍: 除了標準的質子幫浦抑制劑(PPI),患者也應接受以質子幫浦抑制劑、鉍劑和多種抗生素(根據當地抗藥性選擇)的抗幽門桿菌治療。 治療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NSAIDs) 引起的潰瘍:停止使用 NSAIDs可以有效治療由 NSAID s引起的潰瘍。根據大規模臨床觀察,95%病患的潰瘍可以在停用NSAIDs後癒合。對於病情需要繼續服用 NSAIDs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可選擇改用局部 NSAIDs、使用不同類型的 NSAIDs或添加質子幫浦抑制劑以降低潰瘍與相關併發症風險。 參考資料 Ref: Peptic Ulcer Disease(2025).  JAMA.  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13, 2025. doi:10.1001/jama.2024.27195

後天性雙幽門症

圖片
一位70歲男性,有胃潰瘍病史。因為最近兩週反覆上腹部疼痛至本院就醫。胃鏡檢查中,林醫師發現他的胃竇(胃的下半部)有兩個通道通往十二指腸。 一般而言,胃與十二指腸之間只有一個通道:幽門。幽門處具有環狀括約肌,自主神經系統可以控制括約肌開閉,調節胃內食物進入十二指腸的速度,以確保食物在胃中被混合成食糜或是液體才進入十二指腸。在胃和十二指腸之間出現雙重通道即是雙幽門症(double pylorus),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在上消化道內鏡檢查的發生率為0.001%至0.4%)。 胃竇是容易發生潰瘍的位置。嚴重的潰瘍除了造成出血,也會導致消化道穿孔。幽門旁的潰瘍穿孔若非通往腹腔內部,而是形成另一個後天性通往十二指腸的通道,就稱之為後天性雙幽門症。此現象最早由邱正堂教授於1985年發表。(Chiu CT, Endoscopic demonstration of double pylorus. Chinese J Gastroenterol 1985;2:98-100)極少數情況下,先天性發育異常也會形成雙幽門症(有些情況下會併發異位胰臟、或同時具有兩個胃)。 上圖顯示胃竇處有兩個開口通往十二指腸;下圖上方開口為潰瘍形成的後天性幽門,下方內視鏡切片夾經過處為先天的幽門。 (醫療影像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十二指腸潰瘍

圖片
  一位17歲男性因最近兩週上腹部疼痛嚴重至本院就醫。據他描述,一個月前開始感到上腹部痛,餓的時候疼痛感明顯,他自行服用了消炎止痛藥後反而更疼痛。經評估後,林醫師建議他接受胃鏡檢查。 胃鏡檢查過程中,林醫師發現十二指腸球部有一個大小約1.5公分,深且大的慢性潰瘍(上圖),隨即對潰瘍切片化驗(下圖)。病理報告指出這是一個因為幽門桿菌感染造成的潰瘍。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後,腹痛症狀很快地獲得緩解。完成療程後,上腹疼痛感就消失了。 (醫療影像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急性腎盂腎炎

圖片
一位40歲女性因近一週右側腰部悶痛與頻尿至本院就醫。她告知近期沒有搬重物,右腰部痛感時強時弱,不因休息而緩解。近一步詢問得知她最近工作忙碌,喝水量少。 身體檢查發現:右側腎臟敲痛(knocking pain)、血壓正常:120/76 mmHg、體溫正常:36.8°C。 超音波檢查發現: 右側腎臟輕度水腫(腎盂積水,黃色箭頭),暗示輸尿管阻塞。 尿液和血液檢查也證實了林醫師的診斷:急性腎盂腎炎。林醫師隨即開立抗生素與緩解疼痛藥物,並安排轉診至醫院。近一步檢查發現結石導致輸尿管阻塞,在醫療團隊合作之下,她很快地接受手術移除輸尿管結石。 我們可以把腎臟想像一個過濾水的工廠,這個工廠裡有個收集區(腎盂),集合過濾後的尿液,透過輸送管道(輸尿管)把尿液送到膀胱。腎臟積水就是這個工廠的輸送系統出了問題:當輸尿管受到阻塞或壓迫時,尿液會在腎盂堆積。如同自來水管堵塞後,水會往回積在水塔一般。 輸尿管阻塞後,會使腎盂水腫擴大,造成反覆泌尿道感染、持續性腰痛、甚至造成腎功能受損。 導致腎臟積水的原因有: 結石:輸尿管內結石影響尿液排出。 腫瘤:輸尿管外部受壓迫,或被腫瘤阻塞。 先天異常:輸尿管天生彎曲或狹窄。 懷孕:子宮增大後從外部壓迫輸尿管。 預防輸尿管結石與泌尿道感染: 補充足夠水分,並依據個人健康與活動狀態調整飲水量。 均衡飲食,適度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30分鐘以上的有氧運動。 有尿意時應儘速如廁,不要憋尿。 依照醫師建議,定期回診追蹤並進行超音波檢查。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要儘速就醫: 腰部悶痛 發燒 尿液混濁或有異味 血尿或排尿困難 預防腎結石與泌尿道感染的重點在平時保養與定期追蹤。保持良好的飲水和生活習慣,可以大幅降低復發機率。 (醫療影像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急性膽囊炎

圖片
一位63歲女性在最近三個月反覆右上腹痛,因近日疼痛加劇且發作頻繁至本院就醫。林醫師問診後得知她在進食油膩食物後症狀會加重,疼痛常伴隨噁心感,有時會延伸至右肩部。前一晚,她再次右上腹疼痛,合併發燒怕冷,因此一大早就到門診就醫。 做身體檢查時發現: - 右上腹明顯壓痛。 - Murphy's sign陽性(觸診右上腹時,她因疼痛而停止吸氣)。 - 體溫38.2°C。 上腹部超音波發現: - 膽囊內有膽結石,大小為2.37公分(雙箭頭A)。 - 膽囊壁水腫增厚達1.24公分(雙箭頭B)伴有周圍積液(三角形),符合急性膽囊炎表現。 林醫師隨即向她和家人說明檢查結果與診斷,叮囑她禁食並安排轉診到醫學中心。在醫學中心急診接受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後,她接受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並順利康復。 造成膽結石危險因子: - 女性(尤其懷孕過程)。 - 超過40歲。 - 肥胖、快速減重。 - 糖尿病、高血脂症。 預防膽結石形成建議: - 維持理想體重。 - 規律運動,預防代謝性疾病。 - 均衡飲食,避免高油脂食物。 - 定期健康檢查。 如出現持續性腹痛、或發燒畏寒等症狀應該儘速就醫。若出現反覆性腹痛症狀,更應及早就醫檢查,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保持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並定期就醫檢查,是維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醫療影像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內視鏡逆行闌尾炎治療

圖片
  內視鏡逆行闌尾炎治療(Endoscopic Retrograde Appendicitis Therapy, ERAT)是一種以大腸鏡檢查為基礎的治療技術,可以保留闌尾治療急性闌尾炎。ERAT的關鍵是移除阻塞闌尾的因素並沖洗闌尾腔,如果治療過程中發現闌尾腫脹狹窄,也可以放置支架引流。 在部分國家,ERAT已成為闌尾切除手術的替代方案,可以作為初始的治療-在保留闌尾的情況下處理阻塞的原因和緩解發炎,也能在抗生素保守治療成功後用於檢查闌尾。ERAT不僅是治療非複雜性急性闌尾炎(Acute Uncomplicated Appendicitis, AUA)的有效治療方式,在診斷闌尾炎病因方面也極有價值。 根據2023年的統合分析研究:內視鏡逆行闌尾炎治療(ERAT)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相比: 更短的治療時間,平均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短10.93分鐘。 (MD: 10.93; 95% CI: (−14.46) – (−7.40); n = 404; I²  = 92%, p-value= < 0.00001) 技術成功機率較低,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低5.46倍。 (OR: 5.46; 95% CI: 1.17–25.53; n = 329; I²  = 0%, p-value = 0.03) 治療後復發率較高,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高14.25倍。 (OR: 14.25; 95% CI: 2.67–76.12; n = 327; I²  = 0%, p-value = 0.002) 醫療成本較低,比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少611.99美元。 (MD: 611.99; 95% CI: (−940.48) – (−283.51); n = 204; I² = 98%, p-value = 0.0003) 住院時間和不良事件發生率沒有顯著差異。 內視鏡逆行闌尾炎治療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技術,與腹腔鏡闌尾切除術相比:有能夠診斷病因、較不具侵入性、治療時間較短的優點;卻也有技術成功率較低且復發率較高的缺點。我期待在未來這個技術能被發展得更加成熟,提高治...

大腸鏡移除闌尾出口處糞石(ERAT)

圖片
  一位32歲男性,因反覆右下腹痛至本院就醫。林醫師執行大腸鏡檢查過程中發現位於盲腸(大腸最深處)的闌尾開口被糞石堵住,局部腫脹充血。林醫師使用大腸鏡器械移除糞石後,困擾他數週的疼痛感就不再出現了。 有許多病因會造成反覆右下腹疼痛,闌尾炎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疾病。闌尾炎的成因主要是闌尾管腔受糞石、食物、異物、寄生蟲、等阻塞,或是淋巴組織發炎腫脹導致阻塞。一旦闌尾出口阻塞,腸黏膜所分泌的黏液無法排出,會使得闌尾管腔內壓力升高,造成內膜糜爛導致急性闌尾炎,嚴重者甚至會造成闌尾破裂,引發腹膜炎以及敗血症危及生命。 使用大腸鏡移除阻塞闌尾出口的糞石,雖不是常見的治療技術,但也是一種釜底抽薪,治療闌尾炎的方法。 (醫療影像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