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旅遊注意事項

 



連續假期將至,相信許多人已經規劃好旅遊行程並迫不及待要出發了。享受假期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出發前的準備:

- 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請按時服用,並確保藥物存量足夠。

- 如果近期感到身體不適,應在出發前先至診所進行健康狀態評估。

- 整理個人病史、過敏史和用藥紀錄,以備不時之需。


攜帶藥品清單:

- 個人處方用藥。

- 腸胃症狀用藥。

- 感冒用藥。

- 高山症和暈車用藥(視行程準備)。

- 簡易外傷處理用品。


旅遊注意事項:

- 充分休息,依照體力調節行程。

- 飲食適量,並且注意補充水分。

- 保持個人衛生,避免途中生病。


台灣是個就醫方便的國家,在旅途中發生不適症狀,請帶著個人證件儘速就醫。若症狀為感冒、腸胃道不適等輕症,請優先至診所接受評估與治療,把醫院急診資源留給重症危急病患。


祝您有個愉快健康的假期!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Tirzepatide( mounjaro, 猛健樂)

  在台灣,糖尿病族群人數達總人口數的11.1%,成年人族群中50.3%有體重過重以及肥胖問題。因爲糖尿病與肥胖衍生出的其他健康問題,是個人與醫療體系龐大負擔。 Tirzepatide( mounjaro, 猛健樂)是一種新型腸泌素藥物,是結合了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促進多肽(GIP)/和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兩種受體促進劑的雙效腸泌素,能讓使用者有更好的體驗。GIP在健康人體內主導近2/3的腸泌素效應,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相較於GLP-1,GIP更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也較少有噁心嘔吐的副作用。GIP除了幫助人體調節胰島素分泌以外,還能優化脂肪消耗與儲存,近一步增加人體對於胰島素的敏感性。此藥物於2023年獲得美國FDA核准用於成年人體重管理。台灣也在2024年申請新增用以治療肥胖合併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 猛健樂在臨床研究中有很出色的表現。 SURPASS1-6臨床試驗中,猛健樂合併不同藥物組合下,平均可以下降HbA1c達2%; SURMOUNT-1和SURMOUNT-2研究中,猛健樂15mg分別幫助受試者減去大量體重(非糖尿病患者減重20.9%、糖尿病患者減重14.7%)。 近期發表於NEJM的臨床研究指出,猛健樂可降低心衰竭病況惡化造成的死亡風險。此臨床試驗納入731位四十歲以上心臟衰竭的受試者(平均年齡65歲,女性佔54%;慢性心衰竭NYHA class II-IV,左心室射血分率50%以上;BMI30以上,平均值為38.3),隨機分配成兩組,分別接受猛健樂15mg每週皮下注射一次 與 安慰劑。在長達兩年的追蹤後,研究人員發現接受猛健樂治療的族群,因心衰竭病況惡化造成的死亡率明顯低於接受安慰劑的族群(Hazard ratio 0.62, 95%CI 0.41-0.95, P+ 0.026)。 目前客觀證據指出,Tirzepatide( mounjaro, 猛健樂)可以同時控制血糖與體重,改善個人整體健康,降低國家醫療成本。 參考資料: Tirzepatide for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and obesity(2024).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其他造成甲型胎兒蛋白(AFP)上升的癌症

除了肝癌、生殖細胞癌症之外,臨床上偶爾會發現部分胃癌患者血清中AFP異常上升,但經過詳細檢查後並未發現肝臟病灶。 林口長庚醫院的消化內科團隊(林正祐、許振銘、林蔚然、邱正堂教授)曾發表論文,探討胃肝樣腺癌(Gastric Hepatoid Adenocarcinoma, GHA)的臨床病理特徵。這種腫瘤在組織學上會模仿肝細胞癌的外觀,通常在胃部發現,但也可能出現在卵巢、肺、胰腺、膽囊、子宮頸和胸腺等部位。GHA含有肝細胞分化的獨特焦點,由大的多邊形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具有豐富的嗜酸性細胞質,通常伴隨著高濃度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不良的預後。 研究背景指出,GHA是一種以肝細胞癌樣組織為特點的罕見原發性胃癌。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GHA的臨床病理特徵。 研究方法包括回顧性收集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診斷為原發性胃癌的4563名患者中,被診斷為GHA的其中10名(0.22%)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徵。 研究結果顯示,診斷時的中位年齡為65.5歲,其中六名患者(60%)為男性。七名患者有淋巴結轉移,五名有遠處轉移,肝臟是最常見的轉移部位(四例)。八名患者中有七名的血清甲型胎兒蛋白指數(AFP)上升升高(中位數:359.2 ng/mL;範圍:4.3-6535.6 ng/mL)。 在內視鏡檢查下,六個腫瘤被分類為Borrmann III型癌,呈現出帶有紫色、類似漿果表面的腫塊狀病變。在沒有遠處轉移的五名患者中,所有人都接受了根治性手術,其中四人接受了輔助化療。有遠處轉移的四名患者接受了姑息手術或化療,而一名因為狀況不佳而沒有接受手術或化療。中位存活時間為7.2個月(範圍:0.7-131.8個月),五年存活率為20%。化療組別中有存活的益處。 研究結論指出,GHA是一種容易發生轉移(淋巴結和肝轉移)的罕見胃癌亞型。大多數GHA呈現為Borrmann III型的腫塊狀病變,表面呈紫色、類似漿果。儘管晚期GHA的預後不佳,但化療可能會帶來一些益處。 圖片說明: 顯微鏡下 GHA 特徵:腫瘤細胞具有呈現小樑樣的嗜酸性細胞質;免疫染色 Hep-Par 1 及 AE1/AE3 陽性 內視鏡下GHA外觀呈現紫紅色莓果樣,表面有潰瘍 參考資料: Lin, C. Y., Yeh, H. C., Hsu, C. M., Lin, W. R., & Chiu, C. T....

大腸癌年輕化

近年來,大腸癌一直是台灣發生率前三高的癌症,2021年台灣新發生的大腸癌個案數高達16,238人,發生率為38.4人/每十萬人。國健署統計資料也顯示:台灣與其他國家一樣正面臨大腸癌年輕化,2010年全國45∼49歲民眾大腸癌發生率為40.63人/每十萬人,在2021年已上升至48.18人/每十萬人。 造成大腸癌年輕化的原因如下:包含飲食習慣改變、生活型態失調、肥胖與代謝症候群盛行、腸道微生態失調和家族遺傳因素 飲食習慣改變: 現代社會的飲食,有著較高比例的紅肉和加工食品(精緻澱粉與添加果糖的飲食)、較少的膳食纖維如全穀物和蔬果。這樣的飲食會影響腸道菌相(gut microbiome),造成慢性發炎及容易癌變的環境。 生活型態失調: 部分現代的人工作忙碌,活動量減少,加上攝取高熱量飲食,造成肥胖和代謝症候群盛行率上升。肥胖和代謝異常代常除了改變腸道菌相,也提升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多種癌症風險。 微生態失調(dysbiosis): 生活型態失調、不健康的飲食與不當使用抗生素會改變腸道菌相,減少有益菌種,導致大腸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罹癌風險上升。 家族遺傳因素:   50歲以後發生的大腸癌多為偶發性大腸癌。但有家族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和遺傳性非瘜肉症大腸癌(HNPCC, 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的族群更容易發生早發性大腸癌。 年輕患者的大腸癌好發在左側大腸(尤其是直腸),常見症狀為出血、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這些症狀與良性大腸疾病如痔瘡、腸躁症等表現相似。預防早發性大腸癌,宜多吃蔬果和原型食物、減少攝取加工食品、規律作息與運動並安排詳細身體檢查。若有大腸癌家族史、排便習慣改變、或疑似排便出血,應儘早就醫評估。 參考資料: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for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research(2022).  The Lancet Oncology ,  23 (3), e116-e128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2022).  New England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