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可以降低胃癌風險

幽門螺旋桿菌( Helicobacter pylori )是種革蘭氏陰性、微需氧、螺旋狀的細菌。於1875年初次被發現,1982年成功從人的胃液中培養出幽門桿菌,2005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證實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大多數胃潰瘍與胃炎主因的John Robin Warren與 Barry James Marshall。目前為止,幽門螺旋桿菌已被證實與胃癌及消化道淋巴癌相關。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有許多醫療人員好奇: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是否能降低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風險? 在一項單中心、雙盲對照臨床試驗中,研究團隊篩選了3100名胃癌患者的一等親屬。其中1838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們被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接受根除治療 (lansoprazole 30 mg, amoxicillin 1000 mg, and clarithromycin 500 mg 的三合一療法,一天服藥兩次,連續治療七天) ,另一組接受安慰劑。主要研究目的是胃癌的發生率。次要研究目的是根據幽門螺旋桿菌根除狀態評估的胃癌發生情況。 最終共有1676名參與者被納入修正的意向性治療分析人群(治療組832人,安慰劑組844人)。在平均長達9.2年的追蹤期間,治療組有10名參與者(1.2%)發生胃癌,安慰劑組有23名(2.7%)發生胃癌(hazard ratio, 0.45; 95% CI, 0.21 to 0.94; P=0.03)。在治療組發生胃癌的10名參與者中,5名 (50.0%)持續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在成功根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參與者中,0.8%(608人中的5人)發生胃癌;在持續感染的參與者中,2.9%(979人中的28人)發生胃癌(hazard ratio, 0.27; 95% CI, 0.10 to 0.70)。 結論 : 對於有一等親胃癌家族史且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群,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可以降低罹患胃癌的風險。 參考資料 Family history of gastric cancer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treatment(2020).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382 (5), 427-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