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Fetoprotein(AFP,甲型胎兒蛋白)是一個分子量70,000 daltons 的醣蛋白。懷孕時,胎兒的肝臟與卵黃囊皆會製造AFP。AFP能通過胎盤,因此在孕婦血液中也可驗到AFP。羊水中的AFP濃度於13週時達到最高,母體血清中的濃度則於28至32週間達到最高(約200ng/mL)。如果羊水或母體血清中的AFP過高或過低,需接受近一步檢查以排除胎兒發育異常。
AFP在肝細胞癌患者、肝硬化患者身上會異常升高,因此AFP可作為臨床上篩檢、追蹤肝細胞癌的指標。在病毒性肝炎急性發作後,肝細胞再生時也會短暫造成AFP上升。此外,睪丸和卵巢癌,以及消化道的癌細胞轉移至肝臟,都可能造成AFP上升。AFP數值上升不一定表示罹患肝癌或病情惡化,須配合影像檢查來找出原因。
研究指出,罹患肝癌族群中,約有1/3患者抽血檢驗AFP數值在正常的範圍內(<20 ng/mL),近一步的臨床資訊顯示,這些患者大多是透過常規超音波檢查或因其他病情實施電腦斷層檢查發現肝腫瘤,診斷時大多是小於2公分的小型肝癌。
除了AFP之外,近年也很盛行使用PIVKA-II(維生素K缺乏或拮抗劑誘導的蛋白質-II)作爲診斷及追蹤肝細胞癌的指標。一般來說,人體內不存在PIVKA-II,因此可視作為專一的肝細胞癌指標。
PIVKA-II的優點有:
- 半衰期較短:AFP半衰期為5-7天,PIVKA-II半衰期為40-72小時。在接受抗癌治療後(尤其是手術及電燒)可以快速透過PIVKA-II濃度變化了解治療效果。
- 敏感度更高:單獨使用AFP篩檢肝癌的敏感度約60%,同時使用PIVKA-II、AFP與腹部超音波,可將篩檢肝癌的敏感度提高至80%以上。
- 反映腫瘤變化:隨著肝癌大小、期別進展,血清中PIVKA-II濃度會隨之上升並有明顯變化;相較之下AFP則不會有明顯的階段性變化。
肝病高風險族群,如 B、C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酗酒者等,應至少定期(每半年)接受超音波檢查與抽血檢驗肝臟功能與肝腫瘤指標。如病情進展到肝硬化階段或曾罹患肝腫瘤,更應每三個月接受檢查,以便及時接受評估與治療,保有健康與生活品質。
參考資料:
-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會刊第95期(圖片1來源)
-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2 Volume Set 11/E 2021
- The landscape of alpha fetoprotei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ere are we?(202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 18(2), 536. (圖片2來源)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