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38歲男性,因持續性腹瀉經治療未改善至本院就醫。林醫師評估後告知:慢性腹瀉常是腸道感染或發炎的警訊,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檢查過程中林醫師發現他的大腸呈現瀰漫性潰瘍(widespread colon ulcers)高度懷疑是感染造成,經內視鏡切片證實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Clostridium difficile毒素陽性)。
🦠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C. difficile infection, CDI)
Clostridium difficile 是一種在腸道中可產生毒素的細菌,當腸道菌相失衡時(例如長時間使用抗生素後),這種細菌就可能大量繁殖並產生毒素,引發腸道發炎與潰瘍。常見危險因子包括:
- 最近使用過廣效性抗生素(如clindamycin、cephalosporins)
- 年長者或住院病人
- 曾有CDI病史
⚠️ 臨床症狀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輕者毫無症狀,嚴重者會進展成危及生命的偽膜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常見症狀包括:
- 水樣腹瀉
- 腹脹、腹痛
- 發燒、白血球上升、全身性感染
- 血便或休克
🔬 內視鏡檢查重點
困難梭狀桿菌感染患者的大腸鏡檢查可能出現以下異常:
- 瀰漫性潰瘍
- 偽膜覆蓋
- 黏膜出血或糜爛
- 驗出C. difficile toxin 是確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的關鍵。
💊 治療與預防
治療首重停用不必要的抗生素,並根據嚴重程度選擇合適抗菌藥物:
- 輕中度感染:vancomycin 或 fidaxomicin
- 嚴重感染或反覆發作:可能需要糞菌移植(FMT)或更長療程的藥物
預防困難困難梭狀桿菌感染,可以注意以下幾點:
- 審慎使用抗生素:不濫用、不自行停藥
- 保持手部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 維持腸道菌相健康:均衡飲食,適時使用益生菌
- 觀察自己的排便習慣與型態
✅貼心提醒
消化道健康是整體健康的根基。困難梭狀桿菌感染雖然棘手,但若及早發現、正確治療,大多數病人都能順利康復。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合理使用藥物、攝取均衡營養,都是守護腸道、遠離感染的重要關鍵。出現腹痛、腹脹或排便異常時,及早諮詢專業醫師,是給健康最好的保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