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0月, 2024的文章

腹痛腹瀉,可能不只是腸胃炎

圖片
  一位8歲女性兒童,因發燒(38.3’C)和上腹部悶脹就醫。在門診測量體溫為36.5’C,林醫師聽診發現腸蠕動音較快,腹部觸診無壓痛。林醫師向女童及家屬說明臨床發現和診斷之後開立藥物治療症狀。並叮囑若疼痛加劇或是反覆發燒,應儘速回診接受近一步評估。 第二天上午,女童仍然發燒並上腹悶脹,回診醫師更改藥物並建議至醫院接受近一步檢查。直到第三天下午,因為突然腹部劇痛,家人帶女童至醫學中心就醫,電腦斷層檢查診斷了急性闌尾炎併腹膜發炎。在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後,她很快地康復了。 闌尾是一段細長的管狀單口器官,由大腸的源頭(盲腸)獨立延伸出來,急性闌尾炎是指因各種原因(常見果核、糞石、寄生蟲等造成阻塞)導致的闌尾發炎,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闌尾破裂、甚至敗血症引發生命危險。闌尾炎初期沒有特殊症狀,隨著病程發展可能會出現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發燒、便祕腹瀉等情形,與腸胃炎相似。成年人典型的闌尾炎引發腹痛會從肚臍周圍開始,再逐漸轉移至右下腹部。 各年齡的兒童因生理發育不同,發生闌尾炎會有不一樣的症狀。12歲以下兒童的闌尾炎多不具特異性症狀,也少見成人典型的右下腹痛,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和噁心嘔吐,在疾病初期難以和腸胃炎區分。大部分腸胃炎症狀會在24小時內逐漸好轉,若症狀未緩解,觸診時出現防衛性用力或反彈痛,表示可能是闌尾發炎甚至發生腹膜炎。

脂肪肝是代謝異常的指標

圖片
一位60歲,生活忙碌的男性因近一個月食慾不佳,尿量增加,體重減輕(60kg > 55kg)就醫。 在初次門診中他提到:多年前體檢時曾有血糖偏高情形。林醫師評估後進行上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有中度脂肪肝情況,隨即建議他接受公費成人健康檢查與BC肝篩檢加值方案。抽血結果顯示:肝指數異常(AST 48U/L,ALT 63U/L)、C型肝炎抗體陽性(曾感染C型肝炎病毒)、膽固醇上升(總膽固醇265mg/dL,低密度膽固醇193mg/dL)與糖尿病(空腹血糖278mg/dL,糖化血色素16.3%)。 第二次門診時林醫師說明報告,與他討論後開立藥物控制血糖與膽固醇,並叮囑規律追蹤。也安排了下次回診時抽血確認體內是否尚存C型肝炎病毒,並接受胃鏡檢查評估食慾不佳的病因。 脂肪肝不只是「吃太多,脂肪堆積在肝臟」,而是受到年紀、性別、種族、內分泌狀態、腸道微生物群相以及生活型態等因素影響。B、C型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以及酒精也會影響代謝造成脂肪肝。 台灣成年人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0%,常伴隨肥胖、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尿酸症等代謝症候群。根據研究,代謝異常相關的脂肪肝患者,除了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其他肝外癌症(如男性大腸癌、女性乳癌)的風險也較高。 參考資料: MAFLD: A multisystem disease(2023).  Therapeutic Advance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  14 , 20420188221145549.

食道癌

圖片
一位50歲男性,抽菸(一天一包菸)、飲酒(每週有3-4天喝酒應酬)近三十年。近一個月感到胃酸逆流感加重,因此就醫。在門診內視鏡檢查過程中,林醫師發現食道上1/3處黏膜出現病變,經過切片化驗後證實為鱗狀上皮癌。林醫師將他轉診至醫學中心接受癌症分期檢查後確定為食道原位癌(第0期),他也即時開始接受治療。 食道位於口咽和胃之間,食道癌以鱗狀細胞癌(約佔95%,好發上2/3食道)和腺癌(約佔5%,好發下1/3食道)為大宗。 ## 食道癌的危險因素 1. 菸、(烈)酒、檳榔:這三項個人習慣皆會造成消化系統黏膜受損,反覆外在刺激與細胞修復過程會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癌發生率上升。 2.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蔬果,過多攝取醃製或煙燻食品也會增加食道鱗狀上皮癌風險。 3.肥胖:體重過重族群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較高。 4.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長期未受控制的胃酸逆流會刺激食道下端黏膜病變,會增加食道腺癌發生風險。 ## 食道癌的症狀 1.早期食道癌幾乎毫無症狀。病患感受到的灼熱感大多是胃酸逆流或黏膜受刺激造成。 2.中期食道癌可能導致吞嚥時有異物感、體重減輕。 3.晚期食道癌會導致食不下嚥、嘔吐或吐血。 ## 預防食道癌 1. 戒菸:尋求專業協助可以提高成功率,一舉降低口腔癌、食道癌、肺癌風險。 2. 限制飲酒:適度飲酒,避免攝取烈酒(以酒精量換算,男性一天不宜超過3.5罐啤酒,女性一天不宜超過2.3罐啤酒)。 3. 健康飲食:攝取新鮮蔬果,減少攝取加工食品。 4. 控制體重: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以維持體重在健康範圍。 5. 治療胃酸逆流:若有胃酸逆流感及其他不適症狀請及時就醫諮詢並治療。 許多疾病早期都沒有症狀,因此定期體檢更顯重要。針對體檢發現異常之處,也應定期追蹤,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圖片說明: 白光內視鏡下可見食道黏膜病變,併有微血管擴張。用內視鏡主機的影像強化功能可以將病變發炎處、病灶邊界、與血管構造顯示得更清楚。 (圖片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