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50歲男性,抽菸(一天一包菸)、飲酒(每週有3-4天喝酒應酬)近三十年。近一個月感到胃酸逆流感加重,因此就醫。在門診內視鏡檢查過程中,林醫師發現食道上1/3處黏膜出現病變,經過切片化驗後證實為鱗狀上皮癌。林醫師將他轉診至醫學中心接受癌症分期檢查後確定為食道原位癌(第0期),他也即時開始接受治療。
食道位於口咽和胃之間,食道癌以鱗狀細胞癌(約佔95%,好發上2/3食道)和腺癌(約佔5%,好發下1/3食道)為大宗。
## 食道癌的危險因素
1. 菸、(烈)酒、檳榔:這三項個人習慣皆會造成消化系統黏膜受損,反覆外在刺激與細胞修復過程會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癌發生率上升。
2.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缺乏蔬果,過多攝取醃製或煙燻食品也會增加食道鱗狀上皮癌風險。
3.肥胖:體重過重族群罹患食道腺癌的風險較高。
4.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長期未受控制的胃酸逆流會刺激食道下端黏膜病變,會增加食道腺癌發生風險。
## 食道癌的症狀
1.早期食道癌幾乎毫無症狀。病患感受到的灼熱感大多是胃酸逆流或黏膜受刺激造成。
2.中期食道癌可能導致吞嚥時有異物感、體重減輕。
3.晚期食道癌會導致食不下嚥、嘔吐或吐血。
## 預防食道癌
1. 戒菸:尋求專業協助可以提高成功率,一舉降低口腔癌、食道癌、肺癌風險。
2. 限制飲酒:適度飲酒,避免攝取烈酒(以酒精量換算,男性一天不宜超過3.5罐啤酒,女性一天不宜超過2.3罐啤酒)。
3. 健康飲食:攝取新鮮蔬果,減少攝取加工食品。
4. 控制體重:均衡飲食和規律運動以維持體重在健康範圍。
5. 治療胃酸逆流:若有胃酸逆流感及其他不適症狀請及時就醫諮詢並治療。
許多疾病早期都沒有症狀,因此定期體檢更顯重要。針對體檢發現異常之處,也應定期追蹤,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圖片說明:
白光內視鏡下可見食道黏膜病變,併有微血管擴張。用內視鏡主機的影像強化功能可以將病變發炎處、病灶邊界、與血管構造顯示得更清楚。
(圖片經過當事人同意後分享)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