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4的文章

大腸癌高風險族群應提早接受大腸鏡檢查

圖片
  一位48歲女性因近日排便後出現少量血跡就醫。她自述無其他腸道症狀,如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等。問診得知,她在一年前接受自費健康檢查,其中大腸癌糞便篩檢(潛血檢查)結果為陰性。她也告知:父親在55歲時被診斷罹患大腸癌。與林醫師詳細討論後,她決定進行大腸鏡檢查以了解造成血便的原因。在檢查過程中發現直腸內有一個腫瘤,經內視鏡切片檢驗證實為直腸腺癌。林醫師向她說明目前的診斷,並安排轉診到醫學中心接受近一步檢查。一週後她順利接受了手術切除腫瘤,恢復良好。 糞便潛血檢查可分為化學法與免疫法。其中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對於大腸癌病變有較高的準確度。根據多國臨床資料的統合分析,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在偵測大腸癌的敏感度達85% (95% CI: 0.79-0.89) ,特異度達93% (95% CI: 0.92-0.94)。目前國內針對一般族群的大腸癌篩檢政策是:免費提供五十歲以上國民接受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每兩年一次),而歐美國家因為大腸癌盛行率較高的緣故,在四十五歲就開始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針對高風險(一等親大腸直腸癌病史、有發炎性腸道疾病病史或罹患腸道瘜肉症候群)、或是排便習慣改變、血便的族群,大腸鏡檢查是最直接可靠的選擇。 大腸鏡檢查過程中,醫師可以透過電子內視鏡鏡頭直接觀察腸道粘膜表面狀態,也可即時對可疑病灶直接進行處置,是可以預防大腸癌(切除有癌變潛力的病灶)和早期診斷大腸癌的高價值檢查。 每一個人都應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態,當健康狀態發生變化時就醫評估,在適當的時機接受檢查並且依據檢查結果與醫囑定期追蹤,如此更能長保健康。 圖片說明(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醫療影像): 距離肛門口十公分處的直腸腫瘤,經內視鏡切片證實為大腸腺癌 參考資料:   Diagnostic accuracy of FOBT and colorectal cancer genetic tes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 meta-analysis(2019).  Annals of global health ,  85 (1).

藥物性食道炎(pill esophagitis)

圖片
  一位三十歲男性來門診就醫。醫師詢問病史時他提到三天前因摔傷服用消炎止痛藥物,隔天就出現胸口疼痛及吞嚥困難情形,起初他感到些微的灼熱感,後來症狀加劇,連喝水都感到胸口疼痛難以下嚥。醫師安排了胃鏡檢查,發現他的食道有對稱性潰瘍,符合藥物性食道炎臨床表現。經由醫師調整藥物並建議改變作息後,他的不適症狀在一週後逐漸緩解。 藥物性食道炎: 是由藥物引起的食道粘膜損傷。服用藥物時若未保持上半身直立姿勢,或沒有用足夠的水幫忙吞服藥物,容易導致藥物滯留在食道較狹窄處造成食道粘膜損傷。 藥物性食道炎典型症狀包括胸痛(retrosternal pain),吞嚥困難(dysphagia)、吞嚥疼痛(odynophagia)。這些症狀可在服藥後不久即出現,並且可能逐漸加劇。常見引起藥物性食道炎的藥物包括抗生素(例如doxycyclin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以及雙磷酸鹽類藥物。 除了病史詢問,上消化道內視鏡(胃鏡)檢查也是診斷藥物性食道炎的必要條件。在內視鏡下,因藥物造成損傷的食道表面可呈現對稱散布的潰瘍、瀰漫性嚴重食道炎,或類似念珠菌性食道炎的白色斑塊樣病變。 治療方式: 一經診斷藥物性食道炎,患者應該與醫師討論停止服用造成此現象的藥物。治療藥物包含質子幫浦抑制劑和黏膜保護劑。急性疼痛期間飲食可以常溫、流質食物為主食,如木瓜牛奶、豆漿、米漿等。 預防措施: 藥物性食道炎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為了預防藥物性食道炎,服用固體藥物時,應該坐直或保持站立姿勢,用足夠的水(至少200mL)吞服藥物。並在服藥後半小時內盡量維持上半身直立姿勢。 圖片說明(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醫療影像):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出現對稱性潰瘍 經內視鏡切片檢查潰瘍 參考資料: Sleisenger and Fordtran's 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Disease- 2 Volume Set 11/E 2021

胃食道逆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診斷流程 更新:

圖片
    根據里昂共識 2.0(Lyon consensus 2.0),我們可以使用以下標準來診斷胃食道逆流病: 臨床病史、問卷式評估 和患者對於抗(胃酸)分泌治療的反應:這些資料不足以單獨確定胃食道逆流的診斷,但對於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很有價值。 內視鏡食道檢查中,胃食道逆流的決定性證據包括: 嚴重的糜爛性食道炎(Los Angeles B級以上)、 長節段巴瑞特氏食道(long segment barrett's esophagus, LSBE)黏膜或消化道狹窄、 pH-阻抗監測顯示下段食道酸暴露時間(acid exposure time, AET) >6% 。 內視鏡檢查結果正常,並不能排除胃食道逆流這個疾病。 但在使用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 PPI)的情況下,下段食道AET <4%且pH-阻抗監測中的逆流次數<40,則可作為排除胃食道逆流的證據。 逆流症狀關聯性:經由連續24小時食道逆流監測,我們可以確定患者主觀症狀是否與胃食道逆流有關。當兩者之間確實有關聯時,臨床醫師可以預測治療成效。 當內視鏡檢查和pH-阻抗監測尚無定論時,下列輔助證據可以增加 臨床醫師診斷胃食道逆流的信心: 組織生檢結果(組織病理學評分、擴張的細胞間隙) 食道動力評估(下食道括約肌低壓、食道裂孔疝氣、和高解析食道壓力阻抗檢測顯示食道運動不足) 新穎的阻抗指標(基線阻抗、逆流後吞嚥引發的蠕動波指數) 臨床上診斷胃食道逆流時,需要綜合解剖結構、運動功能、逆流嚴重程度和綜合症狀的評估,如此一來將有助於決定最適當的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Updates to the modern diagnosis of GERD: Lyon consensus 2.0(2024).  Gut ,  73 (2), 36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