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指數異常上升 可能是代謝性脂肪肝病
吳小姐42歲,公司年度體檢報告顯示她肝指數異常上升。在健診醫師建議下,她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胃腸肝膽科就醫。林彥廷醫師於門診仔細問診後,請吳小姐接受近一步抽血檢驗與上腹部超音波檢查。抽血檢驗結果顯示:吳小姐並無慢性肝炎帶原,也沒有自體免疫性肝炎跡象。超音波檢查發現:她的肝臟已有明顯脂肪肝變化。林彥廷醫師說明這是代謝性脂肪肝病造成的肝功能異常。吳小姐依照林彥廷醫師衛教建議,積極調整飲食習慣並規律運動,後續追蹤抽血數據也逐漸改善,半年後肝指數已完全恢復正常。 肝臟有分泌、解毒、合成與代謝功能。肝臟發炎時會影響肝臟機能,輕微者沒有症狀,或只是感到疲倦乏力、食慾不振;嚴重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皮膚及眼白泛黃、嗜睡等症狀。造成肝臟發炎指數AST(GOT)、ALT(GPT)異常的原因眾多。常見的有慢性病毒性肝炎、急性感染、自體免疫性肝炎、代謝性疾病、與藥物影響。在查明肝功能異常原因的過程,除了抽血檢驗與上腹部超音波檢查之外,也要仔細檢視日常用藥紀錄。 慢性病毒性肝炎包含B、C型肝炎。我國B型肝炎盛行率約為10-12%,C型肝炎盛行率則約3%。慢性肝炎帶原者大多沒有症狀,卻是罹患肝硬化與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已知有慢性肝炎的患者,應至胃腸肝膽科門診接受完整檢查與定期追蹤。若不確定自己是否為慢性肝炎帶原,國民健康署的成人預防保健計劃也補助45歲至79歲民眾(40歲至79歲原住民)終生接受一次B、C型肝炎篩檢,請大家妥善利用。C型肝炎目前已有口服藥物可以治療,接受醫囑服藥八週至十二週後,治癒率可達99%。 酒精與代謝性疾病也會造成肝臟發炎。過度飲酒會導致肝臟功能異常,甚至肝硬化。國民健康署建議,女性每日攝取酒精量不宜超過10公克,男性不宜超過20公克。以酒精濃度5%的啤酒計算:女性日常飲酒量應少於每日啤酒200毫升、男性應少於每日啤酒400毫升。個人體重過重,罹患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異常等代謝疾病者,也容易造成脂肪肝,嚴重的脂肪肝則會導致肝臟發炎,影響肝臟生理機能。 目前市面上尚無藥物可以治療脂肪肝。調整生活作息,控制飲食與增加運動,減重( 5-10% 體重)是各國學者公認有效的逆轉脂肪肝方式。胃腸肝膽科醫師關心您! ( 本文於 2024/02/07 由林彥廷撰寫,委由大里仁愛醫院公關湯先生發表於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