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血管瘤


 

一位37歲女性因為上腹部悶脹至本院就診。林醫師執行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肝臟右葉頂部有一個3.86公分大,質地均勻的高回聲腫瘤。林醫師說明:這是典型的肝臟血管瘤,屬於良性腫瘤,需要定期追蹤檢查。


肝臟血管瘤是肝臟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由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形成。肝臟血管瘤通常是先天性的,大多數患者在出生時就已經存在,但常在成年後才被發現。肝臟血管瘤主要有三種類型:毛細血管型(最常見)、海綿狀血管瘤和混合型。


#發生率和好發人群:

- 肝臟血管瘤在一般人口中的發生率約為0.4%-7.4%(因種族或地區產生差異)。

- 女性較男性常見,比例約為5:1。

- 大部分在30-50歲之間被發現。

- 長期使用口服避孕藥和懷孕可能會使已有的血管瘤增大,或產生新的血管瘤。


#症狀表現:

大多數肝臟血管瘤(約90%)不會引起任何症狀,通常是在進行其他檢查時意外發現。少數較大的血管瘤(通常大於5公分)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 右上腹部不適或疼痛。

-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

- 極少數情況下,大型血管瘤可能會破裂導致腹腔內出血,此為危急狀況。


#診斷方法:

大多數情況下,影像學檢查即可確診,不需要進行切片檢查。影像檢查如:

1. 超音波檢查:方便快速、無輻射,檢查的準確度(敏感性和特異性)取決於醫師的技術。

2. 電腦斷層掃描(CT):會暴露於輻射線下,可能會遺漏小於0.5公分的血管瘤,對於大的血管瘤有很好的敏感性。

3. 磁共振成像(MRI):最精確的診斷工具,敏感度和特異性均高。

4. 血管攝影:只在在少數情況下使用,可評估血管瘤的血液供應。


#治療方式:

大多數肝臟血管瘤不需要治療,只需定期追蹤即可。小於5公分的無症狀血管瘤

,應定期每6-12個月接受超音波追蹤。大於5公分、有明顯症狀、快速增長、有出血風險的血管瘤則應接受評估後治療(血管栓塞、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確診肝臟血管瘤的患者,應注意:

1. 依照醫師建議的定期追蹤。

2. 小心避免腹部外傷,尤其是血管瘤較大的患者。

3. 女性患者如規律使用避孕藥,應與醫師討論風險與追蹤計劃。

4. 懷孕前應與醫師討論,懷孕期間需要更頻繁追蹤。

5.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肥胖、過量飲酒等。

6. 若出現新的或加重的腹部症狀,應立即就醫。


大部分肝臟血管瘤是良性的,不會引起症狀也不需要治療。定期接受追蹤是最重要的管理方式。如果還有任何疑問或擔憂,歡迎隨時諮詢您的醫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Tirzepatide( mounjaro, 猛健樂)

其他造成甲型胎兒蛋白(AFP)上升的癌症

大腸癌年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