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匹靈引發急性胃炎

 


一位64歲男性,一年前因腦中風接受治療後定期服用阿斯匹靈(aspirin, 100 mg/day)作為抗血小板藥物預防再中風。近兩週他感受到上腹部灼熱、悶痛,伴有噁心感因此治本院就醫。林醫師詳細問診與評估後執行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發現胃竇(胃的下半部)黏膜充血、並有淺表糜爛與表淺潰瘍,診斷為阿斯匹靈誘發的急性胃炎。


 —

阿斯匹靈屬於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長期或大量使用會破壞胃黏膜的防禦機制,導致急性胃炎,甚至淺表糜爛或出血。


【致病機轉】

  1. 抑制前列腺素:阿斯匹靈不可逆的抑制 COX-1路徑,降低胃黏膜保護性前列腺素(PGE₂)分泌,使得胃黏液與碳酸氫鹽減少。
  2. 直接刺激黏膜:阿斯匹靈酸性分子可破壞黏膜細胞間緊密連接,增加黏膜通透性,引發發炎。
  3. 局部血流減少:前列腺素缺乏使黏膜微血管收縮,削弱自我修復功能。


【臨床表現】

  1. 上腹部灼熱悶痛感。
  2. 噁心、嘔吐、食慾不振。嚴重時可有血性嘔吐。
  3. 消化道出血:可能表現為吐出咖啡渣樣嘔吐物,或解出柏油狀黑色糞便。


【診斷要點】

  1. 確認阿斯匹靈劑量、服用期間、有無服用其他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
  2. 查詢胃痛與用藥時間、飲食及生活習慣。
  3. 安排上消化道內視鏡:觀察黏膜病變部位,以排除潰瘍或腫瘤。


【治療原則】

  1. 停藥或替代:有出血跡象時應暫停阿斯匹靈;有腦中風或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須與神經內科或心臟科醫師討論,考慮改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或調整劑量。
  2. 抑制胃酸: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治療4–8週,加速黏膜癒合。必要時可同時使用黏膜保護劑。
  3. 調整飲食:飲食清淡、少量多餐,避免辛辣、酒精與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不要自行服用消炎止痛藥。


【預防與衛教】

  1. 用藥策略:使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時,宜選用最低有效劑量、最短療程;高風險族群(老年、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既往潰瘍史)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時,應同步配合PPI使用,給予胃黏膜保護。
  2. 生活型態:規律進食,避免空腹服藥;戒菸、戒酒,保持適度運動。
  3. 定期追蹤:長期服用阿斯匹靈者每6–12個月可安排胃鏡檢查。
  4. 及早就醫:出現上腹不適、貧血、有消化道出血跡象(吐血或咖啡渣樣嘔吐物,解血便或柏油狀糞便)以及糞便潛血陽性時,應立即就醫進行全面評估與治療。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