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超音波檢查

 


腹部超音波可以提供即時動態的影像,是初步篩檢與臨床診斷的重要工具。


【腹部超音波能檢查哪些器官?】

腹部超音波可以即時檢查:

  1. 肝臟:是否發生脂肪肝、肝硬化、囊腫、腫瘤等病變。
  2. 膽囊與膽管:有無膽結石、膽囊瘜肉、膽囊炎、膽管擴張。
  3. 胰臟:是否出現囊腫、腫瘤(初步篩檢)。
  4. 脾臟:評估有無結構異常或腫大(可能與肝病或血液疾病有關)。
  5. 腎臟與膀胱:是否有囊腫、腫瘤、結石、腎臟積水。
  6. 其他病變:觀察腹腔內是否有異常腹水或其他病灶。


【哪些人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

以下族群應至少每年接受1次腹部超音波檢查:

  1. 有 B型或C型肝炎 病史者(肝癌高風險族群),應每半年接受檢查。
  2. 脂肪肝、肥胖、高血脂者。
  3. 膽結石患者或有膽囊疾病家族病史者。
  4. 糖尿病或代謝症候群患者(肝病與胰臟病變風險高)。
  5. 年滿 50歲以上無症狀的族群(建議作為健檢項目之一)。
  6. 腫瘤指標(如 CA19-9、AFP)異常者。


【腫瘤指標升高?先做腹部超音波!】

有部分人因為健康檢查發現腫瘤指標(如 CA19-9、AFP、CEA)升高而感到擔心。其實這些用於癌症篩檢的指標對癌症具有著高敏感性卻缺乏足夠的特異性。也就是說,部分良性疾病(如膽結石、肝炎、腸胃發炎)也可能導致這些指數升高。


此時最有效率的第一步就是腹部超音波檢查。醫師透過超音波影像快速檢視腹腔內重要器官,有助於排除嚴重病變,避免因數值異常引發過度焦慮,或進行不必要的檢查。


【健康管理的重要工具】

腹部超音波是一項安全、無痛、無輻射的檢查,能幫助醫療人員早期發現潛在病灶,也適合用來追蹤慢性疾病的變化。若您從沒有接受過超音波檢查,建議您與醫師討論是否安排第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用直接且有效率的方式,掌握健康現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