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47歲男性,因近兩天右上腹悶痛、食慾不振以及發燒症狀就醫。我發現他膚色與眼白都呈現黃色,於是立刻進行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超音波檢查顯示:重度脂肪肝、肝臟內部的膽管擴張(上圖),總膽管也因為阻塞而異常漲大。檢驗數據指出:肝功能異常、膽紅素上升。
我說明檢查結果後協助轉診至醫學中心,電腦斷層影像再度證實超音波的發現:總膽管結石造成阻塞(下圖)併發膽管炎。在接受ERCP(內視鏡逆行性膽胰攝影術)治療取出結石後,黃疸與發燒順利消退,他也順利在三天後出院。
—
【總膽管結石】
總膽管結石(Common Bile Duct Stone, CBD stone)是指位於總膽管內的結石,這些結石可能原本存在於膽囊,後來掉入膽管,也可能在膽管內自行形成。一旦結石阻塞膽道使膽汁無法順利排出,就可能導致黃疸、腹痛,甚至嚴重感染。
【膽管炎】
膽管炎(Cholangitis)是指膽道系統遭受細菌感染。多數情況是因膽管遭到結石、腫瘤或狹窄阻塞,膽汁無法排出,進而滋生細菌引發感染。這是一種需要緊急處理的內科急症,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導致敗血症甚至致命。
【膽管炎的常見症狀】
膽管結石與膽管炎的臨床表現多樣,常見症狀包括:
- 右上腹疼痛(可間歇或持續)
- 黃疸(皮膚、眼白變黃)
- 發燒、寒顫(細菌感染徵象)
- 其他症狀:如食慾減退、噁心、全身倦怠等
【如何診斷膽管炎】
- 抽血檢查:可能發現肝功能異常(如AST/ALT升高)、膽紅素上升、白血球增加等。
- 腹部超音波:可初步評估是否有膽道擴張與結石陰影,是第一線的檢查工具。
- CT或MRCP影像檢查:用於更清楚了解膽道阻塞的位置與嚴重程度。
【如何治療膽管炎】
- 急性膽管炎:需立即住院,使用抗生素治療感染;若合併膽道阻塞,應及早進行ERCP(內視鏡逆行胰膽管攝影)以引流與取石。
- 膽管結石:多透過ERCP移除;如反覆發作,可能需考慮切除膽囊以防覆發。
- 膽管狹窄或腫瘤:可能需放置支架,或進一步接受外科手術處理。
—
看似無害的膽囊結石,一旦掉入總膽管造成阻塞,可能迅速演變為黃疸、膽管炎,甚至敗血症等致命併發症。若有膽囊結石病史,應定期回診追蹤。如果出現「發燒、黃疸、持續性腹痛」等症狀,請立即就醫接受完整評估。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