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性脂肪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 MAFLD)
一位37歲女性,因健檢肝指數異常被轉介至本院門診:ALT 為87 U/L(正常值為40以下)。林醫師參考健檢報告與問診得知,她:
- 工作型態為長時間坐著
- 體重過重,BMI = 28
- 無酗酒習慣(每週酒精攝取 <20g)
- 體檢報告顯示高血壓前期、輕度高膽固醇血症。無慢性病毒性肝炎、也沒有肝病家族史。
林醫師進行超音波檢查,發現典型的脂肪肝變化(如下圖):
- 肝臟回音增強(bright liver),與腎臟皮質對比明顯較亮。
- 深層肝組織回音衰減(poor penetration),門脈血管壁不清。
- 肝臟無明顯結節,無腫瘤,也沒有膽道擴張的徵象。
於是向她仔細說明:
⸻
#代謝性脂肪肝病的診斷準則
代謝性脂肪肝病之診斷,須符合下列兩項條件:
首先確認肝臟脂肪變性(由影像學、組織學或血清生化指標推測),再符合以下任一項代謝危險因子:
1. 過重或肥胖:亞洲人BMI≧23或腰圍超標(亞洲男性≧90公分、女性≧80公分)。
2. 糖代謝異常:診斷符合第2型糖尿病(糖化血色素≧6.5%)或糖尿病前期 (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
3.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三酸甘油酯≧150 mg/dL,或正在接受降血脂治療。
4. 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男性≦39 mg/dL,女性≦50 mg/dL,或正在接受調脂藥物治療。
5. 高血壓:收縮壓≧130 mmHg 和/或 舒張壓≧85 mmHg,或有服用降血壓藥物史。
#評估與追蹤
- 已確診 MAFLD 之成人患者,首先採用 FIB-4 分數 作為初步的肝纖維化風險篩檢工具。若初步結果懷疑中度以上纖維化,則可輔以腹部超音波、或瞬時彈性掃描 (FibroScan)以確認肝臟硬化程度。
- 臨床上也要相關共病與心血管風險,包括但不限於第2型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慢性腎臟病、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以及女性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等。
- 至少每半年追蹤腹部超音波與抽血檢驗肝功能及代謝指標。
#體重控制為核心
根據2024年國際臨床指引,非藥物治療依然是基礎,其中減重成效與肝臟病理改善高度相關
- 體重減少 ≥5%:可降低肝脂肪含量。
- 體重減少 7%–10%:有助於改善脂肪肝炎。
- 體重減少 >10%:可望逆轉肝纖維化。
#飲食與運動建議
- 飲食原則:
採用低熱量、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其中「地中海飲食」模式因富含蔬果、橄欖油、全穀雜糧,對改善脂肪肝與降低心血管風險具良好證據支持。應避免高糖、高加工食品及含糖飲料。
- 運動建議:
每週建議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如跑步、間歇訓練),亦可搭配抗阻訓練以提升代謝率。
#藥物介入
- 過去針對脂肪肝炎(NASH)無核准專屬藥物,直至2024年3月,美國FDA首次核准Rezdiffra(resmetirom)用於治療成人中度至重度肝纖維化合併代謝性脂肪肝炎患者。
- 目前有多種腸泌素類藥物(俗稱瘦瘦針)在臨床試驗中證實可以有控制血糖、減重、改善心臟疾病預後以外,也能改善脂肪肝。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