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爾會在門診遇到主訴心悸、胸悶、焦慮、體重變化等前來就診的人。這些症狀常被歸咎於壓力或疲勞,但背後可能潛藏更深層的內分泌問題。
一位27歲女性主訴近兩週出現心悸、胸悶,晚上難以入睡,早上醒來卻仍感疲憊。體重略減,但飲食與作息未明顯改變。經詳細問診與理學檢查後,我為她安排了近一步檢查。
甲狀腺超音波發現:甲狀腺輕度腫大、組織迴音不均勻,疑似自體免疫性發炎。
抽血檢驗結果指出:
- 甲狀腺功能異常:血液檢查顯示促甲狀腺素TSH 明顯偏低,游離甲狀腺素free T4 偏高,屬於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
- 自體免疫指標陽性:甲狀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RAb)呈陽性。
根據以上發現,確診為 Graves’ disease(葛瑞夫茲氏症)一種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她的情況很快就獲得控制。
#Graves’ disease
是最常見的甲狀腺亢進原因之一,好發於年輕至中年女性,是由免疫系統製造出刺激甲狀腺的抗體(TRAb),導致甲狀腺過度分泌荷爾蒙,引發全身代謝率提升。
常見症狀包括:心悸、胸悶、手抖、怕熱、盜汗、體重下降但食慾增加、情緒焦躁、睡眠障礙、月經異常。在部分患者可見「甲狀腺腫」或「眼球突出」。
#治療方式
1. 藥物治療(抗甲狀腺藥如 Methimazole)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是第一線選擇。
2. 放射性碘治療(RAI):利用低劑量放射性碘破壞過度活化的甲狀腺細胞。
3.手術切除(較少數情況下):適用於甲狀腺體積大、有腫瘤懷疑或無法耐受藥物者。
4.輔助療法:包含 beta-blocker(如 propranolol)以控制心悸與顫抖等交感神經症狀。
#日常保健
Graves’ disease 雖以藥物治療為主,但適當的飲食調整能協助穩定病情、緩解症狀,並保護身體在高代謝狀態下的營養需求。飲食衛教重點:
1. 避免攝取過量碘
碘是合成甲狀腺荷爾蒙的原料,過量攝取可能刺激荷爾蒙分泌。Graves’ disease患者應避免:海帶、紫菜、昆布、碘鹽、魚精、部分保健品或甲狀腺素補充品。建議選擇:無碘鹽或低碘鹽,並控制海產品攝取頻率。
2. 補充抗氧化與抗發炎營養素
硒(Selenium)有助於調節甲狀腺免疫反應(富含食物:巴西堅果、全穀、蛋、瘦肉)。維生素D與鋅亦有助於免疫平衡與骨質保護(富含食物:鮭魚、牛奶、蛋黃、南瓜子、牡蠣)。
3. 高代謝期注意熱量與蛋白質
長期甲亢會導致體重減輕、肌肉流失,患者應三餐均衡、避免過度限制熱量。適量補充高品質蛋白質,如:雞胸肉、豆腐、雞蛋、牛奶、魚肉。
4. 減少刺激性食物與咖啡因
咖啡、茶、能量飲、酒精等可能加重心悸與焦慮症狀,應減量攝取或暫時避開。
5. 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
進食穩定有助於腸胃功能與藥物吸收,也能緩解高代謝引起的胃部不適。
簡易飲食守則口訣:「少吃碘、高蛋白、抗氧化、遠刺激」
最後,醫師叮嚀:
-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因長期甲亢導致心律不整、骨質疏鬆、肌肉耗損等併發症。
- 規律追蹤甲狀腺功能、調整劑量,避免甲狀腺機能反覆波動。
- 若出現突眼、複視等眼部症狀,應及時轉診眼科評估。
- 治療期間需耐心,部分患者可能需追蹤1~2年以上。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