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躁症是一種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無法只吃某種食物就根治,但是選擇適當的低腹敏食物配合藥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症狀。除了腸躁症之外,功能性腸胃道障礙、發炎性腸道疾病(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病等)也都可以透過低腹敏飲食來降低不適。
FODMAP(Fermentable Oligo-, Di-, Monosaccharides And Polyols,即發酵性寡醣、雙醣、單醣、多元醇,或稱發酵性碳水化合物)。這一類食物不易被腸道吸收、易被腸內細菌發酵、增加腸內氣體,導致腹脹與腹痛。
低腹敏的飲食:
- 蔬菜:毛豆、茄子、白菜、甜椒、紅蘿蔔、韭菜、黃瓜、萵苣、馬鈴薯、番茄
- 水果:藍莓、哈密瓜、葡萄、奇異果、柑橘、鳳梨、草莓、香瓜
- 乳製品:無乳糖的牛奶、乳酪、杏仁奶
- 蛋白質:牛肉、豬肉、魚肉、雞肉、雞蛋、豆腐
- 堅果類:花生、南瓜籽、芝麻、核桃、葵花籽
- 穀類:糙米、白米、燕麥、藜麥
- 飲料:咖啡、綠茶、紅茶、薄荷茶
- 甜點:砂糖、黑巧克力
高腹敏的飲食(腹脹腹痛時少吃):
- 蔬菜:蘆筍、花椰菜、大蒜、豌豆、蔥、蘑菇、洋蔥
- 水果:蘋果、櫻桃、芒果、桃子、梨子、西瓜、水果乾、成熟香蕉
- 乳製品:牛奶、奶油、煉乳、豆漿、優格、冰淇淋
- 蛋白質:黑豆、白腎豆、皇帝豆、紅腰豆
- 堅果類:腰果、開心果
- 穀類:小麥、大麥、黑麥
- 飲料:茴香茶、烏龍茶、洋甘菊茶
- 甜點:蜂蜜、高果糖糖漿
研究指出,低腹敏飲食可減輕腸躁症患者的胃腸道症狀並改善生活品質。然而嚴格的長期低腹敏飲食可能會對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腹敏食物可導致腸躁症患者不適,但這一大類食物也具有豐富營養,腸躁症患者們只要依照下下列方式控制飲食,大多能減少腹敏食物造成的不適感。
腹敏飲食控制可分成3個階段來進行:
- 遵循低腹敏飲食(low FODMAP diet):將原本飲食習慣改變為低腹敏的飲食,維持時間至少4至6週。目標是控制症狀。
- 重新引進飲食(Reintroduction):當腸躁症症狀已有改善,就可以開始攝取腹敏食物,臨床上多以3至7天為一個週期,以利於觀察有無食物造成的腸道症狀。目標是確定個人對高腹敏食物的敏感性。
- 個人化飲食(Personalization Diet): 盡可能正常地攝取飲食,但避吃會引起刺激的腹敏食物。良好控制飲食可以使腸躁症的發作次數減少,直到消失。
參考資料
- Efficacy of a low-FODMAP diet in adul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2021) 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 60, 3505-3522.
- How to institute the low‐FODMAP diet.(2017)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32, 8-10.
- MONASH University FODMAP diet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