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三十歲的上班族,常在用餐後感到胸口灼熱與胃酸逆流,近日也出現夜間咳嗽症狀。他就醫經過胃鏡檢查後確診為胃食道逆流症。在調整飲食與作息,並服用藥物治療後,症狀很快獲得控制,至今未再發作。
胃食道逆流症(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是胃內容物(食物、胃酸、膽汁)逆流至食道產生不適感或食道黏膜損傷引起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症狀包括:
- 胃酸逆流:胃酸逆流至食道,導致口腔有酸酸的感覺。
- 胸口灼熱:食道粘膜被胃內容物刺激後易感到胸口灼熱、疼痛。
- 打嗝、咳嗽、咽喉炎、氣喘:頻繁打嗝、查無呼吸道感染跡象的咳嗽,可能是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胃食道逆流也可能造成食道異物感或誘發氣喘。
胃食道逆流的成因有:
- 下食道括約肌的功能異常:下食道括約肌是食道和胃之間的關卡,功能異常時容易導致胃酸逆流。
- 橫膈食道裂孔疝氣:食道裂孔疝氣可能使下食道括約肌失去正常關閉功能。
- 食道蠕動障礙:食道蠕動不良可能使胃內容物停滯在食道中,造成食道黏膜受損。
- 藥物和食物:部分藥物和高脂肪食物可能造成下食道括約肌鬆弛。
診斷方法:
1. 胃鏡檢查
2. 二十四小時食道酸鹼值測定
3. 鋇劑食道攝影
治療方式:
1. 改變生活作息:維持適當體重、避免暴飲暴食、戒菸戒酒、忌甜食、巧克力、咖啡,忌油膩食物、忌辛辣刺激食物(如柳橙汁、檸檬汁、番茄汁、汽水、香蕉、蒜頭、鳳梨)
2. 藥物治療:質子幫浦抑制劑 (PPIs)、H2受體拮抗劑等。
胃食道逆流是一個與生活習慣有密切關係的疾病,如有胃酸逆流、胸口灼熱等典型症狀,應就醫接受詳細檢查。一旦確診為胃食道逆流後除了接受藥物治療也需調整作息,才能控制疾病。
圖片說明:
透過胃鏡檢查,仔細觀察食道黏膜與胃黏膜的交界處。圖片為逆流性食道炎的嚴重程度分級(洛杉磯分類法:由A至D,由輕至重)
參考資料
1. 台灣內科醫學會 胃食道逆流疾病治療準則
2. Nayar DS, et al. Classifications of esophagitis: who needs them? Gastrointest Endosc. 2004;60:253-257.
留言
張貼留言